1. 先软件后硬件 
. I5 |6 P5 ^# z' ^, m  电脑发生故障后,一定要在排除软件方面的原因(例如系统注册表损坏、BIOS参数设置不当、硬盘主引导扇区损坏等)后再考虑硬件原因,否则很容易走弯路。. f7 p. a4 b( w5 } 
  2. 先外设后主机 
3 R: H! u; N8 {) u& g$ G  由于外设原因引发的故障往往比较容易发现和排除,可以先根据系统报错信息检查键盘、鼠标、显示器、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的各种连线和本身工作状况。在排除外设方面的原因后,再来考虑主机。 
6 j3 e: f/ V2 d/ K; w" z  3. 先电源后部件 
; y  |7 H4 D- N% |  作为电脑主机的动力源泉,电源的作用很关键。电源功率不足、输出电压电流不正常等都会导致各种故障的发生。因此,应该在首先排除电源的问题后再考虑其他部件。 
+ z* {$ y  E7 C  4. 先简单后复杂' b9 T. ^3 `9 P) I* c 
  目前的电脑硬件产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、那么容易损坏。因此在遇到硬件故障时,应该从最简单的原因开始检查。如各种线缆的连接情况是否正常、各种插卡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等。在进行上述检查后而故障依旧,这时方可考虑部件的电路部分或机械部分存在较复杂的故障。 
8 @2 Q6 ~6 B8 j" R  对症下药 检修硬件故障的方法  b: A  _) h; r# Y/ l 
  1. 软件排障 
( B+ @, N( {# g/ X  由于软件设置方面的原因导致硬件无法工作很常见,这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有:+ a; ^8 q& S7 W+ i5 \ 
  还原BIOS参数至缺省设置(开机后按[Del]键进入BIOS设置窗口→选中“Load Optimized Defaults”项→回车后按[Y]键确认→保存设置退出); 
/ z4 g2 A9 b' A$ ?. ^6 i& i0 H  恢复注册表(开机后按[F8]键→在启动菜单中选择“Command prompt only”方式启动至纯DOS模式下→键入“scanreg /restore”命令→选择一个机器正常使用时的注册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);0 `' t1 z+ Q& t8 C5 U2 T1 b( C 
  排除硬件资源冲突(右击[我的电脑]→[属性]→在[设备管理器]标签下找到并双击标有黄SE感叹号的设备名称→在[资源]标签下取消“使用自动的设置”选项并单击[更改设置]按钮→找到并分配一段不存在冲突的资源)。 
2 G; u! J/ n: r: Y/ }/ ~! ^( k  2. 用诊断软件测试 
3 o/ I) g/ {, a' K7 D  即使用专门检查、诊断硬件故障的工具软件来帮助查找故障的原因,如Norton Tools(诺顿工具箱)等。诊断软件不但能够检查整机系统内部各个部件(如CPU、内存、主板、硬盘等)的运行状况,还能检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工作能力。如果发现问题会给出详尽的报告信息,便于我们寻找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。 
8 Q7 U# D, S: q9 a  3. 直接观察 
1 q2 f4 F5 S/ q8 m  即通过看、听、摸、嗅等方式检查比较明显的故障。例如根据BIOS报警声或Debug卡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;观察电源内是否有火花、异常声音;检查各种插头是否松动、线缆是否破损、断线或碰线;电路板上的元件是否发烫、烧焦、断裂、脱焊虚焊;各种风扇是否运转正常等。有的故障现象时隐时现,可用橡皮榔头轻敲有关元件,观察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,以确定故障位置。2 [1 x/ q; E+ X& B5 m 
  4. 插拔替换 
- ^9 }1 N5 d2 l2 ?  初步确定发生故障的位置后,可将被怀疑的部件或线缆重新插拔,以排除松动或接触不良的原因。例如将板卡拆下后用橡皮擦擦拭金手指,然后重新插好;将各种线缆重新插拔等。如果经过插拔后不能排除故障,可使用相同功能型号的板卡替换有故障的板卡,以确定板卡本身已经损坏或是主板的插槽存在问题。然后根据情况更换板卡。 
! l: z, ^3 j. i) {$ q* c4 d  5. 系统最小化 
4 E# X9 N( o" @/ U9 F( u, l  最严重的故障是机器开机后无任何显示和报警信息,应用上述方法已无法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。这时我们可以采取最小系统法进行诊断,即只安装CPU、内存、显卡、主板。如果不能正常工作,则在这四个关键部件中采用替换法查找存在故障的部件。如果能正常工作,再接硬盘……以此类推,直到找出引发故障的罪魁祸首。 |